很多人有这种感受: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更复杂。随着生活压力日趋增大,心理疾病患者也多了起来。其实,就算生活平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心情永远宁静快乐呢?现在很多人已开始注重心理健康。只是真要去“心理咨询”了,人们还是会感到有些茫然:这心理医生真的能祛除我的心病吗?到医院做心理咨询被熟人碰到了是不是很“倒霉”啊?咨询前我需要做什么准备?本版邀请了三位心理医生,通过他们的话语你会对心理咨询有更真实的认识。——编者
请先摘掉面具
化装舞会想必你不陌生,戴上面具后似乎所有的烦恼忧愁,善恶美丑都被挡住了,但那只不过是瞬间即逝的游戏。如果这种虚假的游戏发生在现实生活中,那上演的可能就是一场悲剧了,虽说世界是人生的舞台,但人生绝不是虚假的游戏!
A女士的经历也许可以用来做个例证:前不久她如约走进了我的咨询室为她的“表妹”咨询。“表妹”是一位近三十岁的未婚女子,多年来她一直怀着颗“失败的心”到处寻求心理帮助,先后在本市、上海及杭州等地做过咨询,寻访了无数个专家教授,不幸的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当她来到我的咨询室时,她告诉我“表妹”长了一张天使般的脸,姿色动人,靓丽的外表总能吸引他人的眼球,成为男性追逐的目标,但随之而来的是她一次又一次的被人抛弃。近三十岁了还没有找到一个真正爱她的人,美女嫁不出的尴尬一直困扰着她,强烈的委屈和不满竟让A女士当场哭了起来。
看着坐在我对面的A女士:来时戴着一副宽大时尚的墨镜,天生丽质再加上华丽得体的打扮,其美丽简直就是她“表妹”的化身,而且举止文雅,温顺而有礼貌,尤其是她那种会投人所好,迎合他人的能力,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我对她说:你这么优秀、完美,要是你表妹也能像你一样就好了,依我看,你就能治好她的病!
显然这次咨询是她自编自导的一场“化装舞会”。
在现实生活中像A女士这样戴着面具待人处事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用捂的方法来掩盖自认为的“瑕疵”。久而久之“面具”下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混淆了,这些人易给人造成错觉和虚的印象,因此难以建立起真实可靠的人际关系。
更遭糕的是,这种“面具式”的交流模式常常还会毫不保留地带入治疗中来,咨询师所能接触到的仅仅是盔甲式的“面具”而非真实的本人,这里“面具”就像一座预先设置好的高墙将咨询者与咨询师隔离,既封闭了他们自救的通道,同时也挡住了施助者的入口,结果造成治疗的失败。所以,想做心理咨询时,请务必:摘掉面具。
_________市民康医院精神科 丁万涛
他们不想来医院做心理咨询
经常有人要求在医院以外的地方做心理咨询,大多要求去咖啡厅或茶座谈话,我都会委婉拒绝,因为这关系到治疗的原则和效果,许多人因此就不来心理咨询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大部分人是怕到医院看心理医生的时候被熟人看到,被人嘲笑“脑子有病”或“神经病”。这其实是大家的误解。精神病病人绝大多数没有自知力,也就是说他们都不知道也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会主动来医院看病,即使被家人用哄骗或强制手段带到医院,医生明确诊断后,他们也不会配合治疗。因此,能主动来医院接受治疗的绝对不会是精神病人。
其二,许多人认为自己是成年人,自己的问题应该自己能解决。如果找心理医生帮忙解决让别人知道了,会被人笑话自己无能、懦弱。这也是人们的一种认识误区。我们一生中会碰到很多问题,如:孩子学习成绩总是不好,有一些坏习惯,多动、口吃、吮手指、胆子太小等;男女社交与情感;择业与就业;中年及更年期人际冲突、情绪失调、工作及家庭负荷的适应;家庭矛盾;身体衰老等等,问题有轻有重,有大有小,你会出现愤怒、焦虑、烦躁、抑郁、悲观、绝望等情绪反应。有些时候有些问题你能够解决,但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并不能完全科学合理地去解决所有的问题,理智地面对所有的困扰和苦恼。所以,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需要他人的帮助。求助心理咨询是一条很好的途径,也是很重要的途径,心理咨询不仅提高了你解决问题的效率,节省了宝贵时间,同时,减弱了你精神痛苦的程度,减少了烦恼持续的时间。
接受心理咨询是明智的选择,也是文明的表现,说明一个人勇敢面对生活,科学合理高效解决问题,追求健康完美生活。
_________温三医心理科 林存成
你的参与性很重要
刚学习催眠那阵子,曾经想给自己取个网名叫“温州女巫”。想象自己一袭黑衣,手拿水晶球,给人神秘莫测的感觉。其实那是初接触心理咨询和催眠时的一种神秘感在作祟,就像有求助者刚踏进我的催眠室时会说:“对你,我一直很好奇,路上,我一直在想你会不会像《异度空间》里的那个咨询师。”是的,想象赋予了我们思维空间,而这些构成想象的表象,多半来自于文学和影视作品,它们并不等同于现实。
目前,不管是医院的心理咨询室还是民营的心理咨询室,这咨询室都“长”得很简单,没有什么特别的神秘仪器;咨询师也跟普通人一样,没有你想象中的神秘气质。
很多曾做过心理咨询的人还有这样的疑问:这咨询见效怎这么慢,不像外科手术,一做,病就好了。
这是我要告诉大家的:咨询师只是你暂时的拐杖,帮你挑战自己。至于最后的治愈,则要靠双方,或者说更取决于咨询者多一点。
心理咨询师通过对大量个案的了解和对比,可以知道一个人脑海中图式(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方式)的大致架构以及形成这样图式的原因。当咨询者来到面前时,咨询师从对方的叙述中慢慢将这些架构解析出来,然后展示给对方看: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他目前面临的问题。有的咨询者,面对解构出来的内容,一下子就明白问题出在哪里,甚至会对于这“突然发现”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并且很快就开始和咨询师讨论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有的需要咨询师反复讲解和梳理,才会对问题的脉络渐渐清晰起来。当然,也不排除那些一直钻在问题的表层而无法达到问题的核心部位的咨询者,比如一个面临婚姻危机的女性一直沉浸在痛苦的控诉中而不愿尝试分析婚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咨询师能否将咨询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求助者的悟性和参与性是很大的决定因素。在咨询前,你最好能明白这一点。
_________紫竹心理咨询工作室 周煊
http://www.wzdsb.com.cn/gb/content/2006-08/29/content_395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