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动物的行为由本能决定,人的行为由性格决定。但在急性应激状态下,人的心理“退化”至动物水平,其行为也由本能决定。
遭遇急性应激源,人体内出现一系列反应:生理上代谢增强,心理上害怕突现,个体迅速进入“战斗或逃跑”状态,犹如临战。此时,本能反应沿两个方向展开:能战胜应激源就投入战斗,不能则快速撤离。
显然,川汶大地震发生那一刻,事后被恶称范跑跑的那位教师没有投入,更没有有效组织学生开展战斗,因为他的认知评估系统告诉他不可能在这场“生死斗决”中获胜。他的行为是本性使然,本与道德无关。
如果惊魂已定,范老师发现学生离世,唯己逃脱,暗自庆幸,可勉强避开道德纠缠;或进而惭愧自责,仍不失师德。毕竟,天灾临头,保命第一,任何道德都是虚设——生命都行将消失,还要道德何用?
范老师的不可爱,就在于举世哀苦时,他却高调张扬,这样一来就不再与道德无涉。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宝贵的生命体,巨灾来临,本无所谓谁死应该,谁跑不该。问题是因逃跑先后,谁死谁活,以几秒钟的时间差论定夺。如此一来,自然的“选择”转换成人为的“决断”。既是人为,就与道德牵扯。范老师无知,不明其中奥义,不在事后闭口,以极力规避,还主动招摇,用人性的弱小冲撞道德的权威。不出事才怪。
前天,在“2008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暨灾后心理救援专题研讨会”上,就曾有人从心理学的学术观点就范跑跑事件作过陈述。会后回家,很想写点东西,说上几句。今日恰好看到这位律师有此博客,乱弹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