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陪伴,一路前行,欢迎进入紫竹心理咨询中心!
  最受关注的资料
 
 
  本站推荐的资料
 
 
  与该资料相关的资料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温州紫竹心理咨询中心 >> 心理中心 >> 心理咨询 >> 情感家庭 >> 正文


留守孩子值得关注

作者:刘昆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5-12 

“留守孩子”的失足令人扼腕叹息

  韦永建的心情在父母背着大包小包走上长途汽车的那一刻开朗起来,没有了父母的约束和唠叨,自己终于成为一个“自由人”。父母给他留下1500元钱,由76岁的奶奶保管,交了学费之后,还剩下1100多元。韦永建盯上了奶奶手中的这一笔“巨款”,想出各种借口,甚至以不上学、喝药自杀相威胁,很快就从奶奶手中把这笔钱一点点弄了出来,上录像厅、游戏机房,不时参与一些赌博活动。父母留下的钱很快用完,之后不久,老师发现这个学生有向年龄小的学生敲诈钱物和偷盗行为。

  类似韦永建的情形,被有关人士称为农村“留守孩子”现象。

  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贫困的农村山区,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可是,打工族后代的教育,却远离了父母。一些打工族将孩子或留给父母,或托付给亲戚朋友,或让孩子独自留在家中。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和监督,这些孩子很容易出现行为偏差,甚至养成不良习惯。

  某初中学生陈香就在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出了事。校园因为假日变得空荡荡,家因为没有父母而变得冷清,也没有什么别的亲人来照顾自己。在无聊中,她走进了一间网吧,在网上结识了一位网友,这一个多星期里,她玩“疯”了,两个月后出现了怀孕的征兆。学校通知她家长时,也没有人到学校。一打听双亲都在广东。一个原先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短短的半个月中就失足了,令人扼腕叹息。
  
“留守孩子”正在成为一种现象

  像这样的情况,在“留守孩子”中绝非个别。

  记者近日在广西某劳动力输出大县采访时了解到,一所2900多名学生的初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有578人,在一所乡中心小学的420名学生中,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有201人;另一所镇中心学校645名学生中,父母外出的有290人,如果算上父母一方外出的情况,学生人数更多。

  初中阶段被教育界人士称为孩子成长过程的“危险年龄段”,由于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温暖,面对复杂的社会,“留守孩子”最容易受到污染和伤害。

  记者在与一些中小学老师交谈时了解到,在后进生当中,“留守孩子”往往占了很大比例。一位老师为记者归纳“留守孩子”容易落下的一些毛病:读书上进的观念淡薄,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挣钱,自己一样可以,于是厌学甚至逃学;易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而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也常常会因为不在孩子身边而对孩子产生负疚心理,在物质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却没想到孩子因此养成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一些孩子还因为没了约束,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气,他们时间观念差,爱迟到、旷课,喜欢进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喜欢在逃学中找乐趣,有些孩子成为日不进校、夜不归宿的流浪汉,而在家的祖父母溺爱孙辈,不能严格管教和引导孩子;孩子因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培养,还常引发孩子的种种心理病症,如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当长辈和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他们往往用出走、自杀等过激行为方式来回应;有的甚至拉帮结派形成违法乱纪之事。
  
谁来对“留守孩子”负责

  在农村,年迈的祖父辈老人大多是文盲,他们既没有教育孙辈的精力和体力,也缺乏教育孙辈的能力。而在目前很多学校大班额的现实情况下,教师对每个学生们的关注也是很有限的。父母离开时将孩子托付亲戚照管,结果亲戚以为有老师管着,而老师以为家长看着。最要命的是,学校老师和亲戚往往对孩子的不良表现也不敢多作批评:父母不在,万一批评后,出了事情责任谁来担?

  “留守孩子”于是成了烫手山芋,一旦出了事情,学校找不到监护人,教师很害怕;同时,学校教育缺乏家庭教育的配合,也影响了教育效果。一些学校加强了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专门为这些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但是在大部分师资力量薄弱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不足,人手不够,一位老师感叹说,要教育和管理好“留守孩子”,还真是一个难题。

  有关人士认为,不管怎么说,教育和关爱对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国的千秋大业。在这里,最根本的是创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本报记者:刘昆 通讯员:韦庆斌)

 
  (责任编辑:wzxlzx)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 2005-2013 wzxl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5018901号
    联系地址:温州市鹿城区新城东瓯智库花源路157号(原黎明工业区6号三楼)
    咨询电话:0577-8868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