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个同行写的随笔,大致内容是:他及另外的两个心理咨询师和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在聊天。女孩子见到咨询师就问了一个问题:“在一个圈子里时我常常太在乎别人是否喜欢我。所以总是在关注那些不喜欢我的人,却忽略了那些喜欢我的人。我是不是有心理问题啊。”
三个人笑过之后。
当时同行先开口回答说:“这很正常。”
后另外一个咨询师则说:“我也这样。”
女孩子算是开心到了一个答案。
因为这个小事件,让同行反省此事件的一系列想法和感悟。
本人认为这个咨询师的这种反省能力已值得我们做此行业人员的学习。
只借用文章中“这很正常”与“我也这样”,多述说几句。
傅老师曾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同理心与同情心,可解释这个概念。
同理心就是“进入别人的情绪之中”。同情心就是“与别人有共同的情绪”。要与别人有共同的情绪当然比进入别人的情绪容易。换言之,我们要与别人一起快乐,一起难过,这是容易的。但是如果要和别人有一样的快乐,一样的难过,就困难多了。因为这等于是要离开自己的情绪,进入对方的情绪之中。
同理心是理解别人的主观经验之能力。要理解别人的主观经验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就算知道别人痛苦,往往也只能以自己的痛苦加以对照,而无法真正了解别人的痛苦。同情心则比较容易,因为它只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情感的抒发并不需要通过理解,直接就可以当下发泄出来。
同理心是让自己通过理解进入一种情况,这种情况能够使一个没有实际遭遇的人,形成类似的经验。换句话说,同理心是一种“感同身受”,而这正式它与同情心最大的差异。举个例子,我们会看到一些残疾人倒在躺在要饭,许多人看到以后产生同情心,就会丢钱在盆子里。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他,我是我,给钱也纯粹只是一个动作,给完钱后也不会多想。有同理心的人则会想:“如果我是他,躺在这里,会希望别人如何看我?”如此一来,可能就会蹲下来把钱轻轻地放在他的盘子里,让对方有受到尊重的感觉。这便是同理心的表现。
反省自己在咨询过程中,是否说的每句话真正的是理解对方,感同对方的情绪,进入对方的世界呢?以后咨询中要多检查下自己是处于同情心还是处于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