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日前发布消息,注册心理陪护师作为一项新职业春节过后将在该市诞生。本来,注册心理陪护师是凭借自己所拥有的专业心理知识,“登堂入室”陪伴在老人、儿童、患病者以及临危者等人士身边,以心理沟通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心灵护理。但接踵而至的争议是,“这是创建了一种新职业,还是继续游走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2月20《中新网》)
正如鲁迅在评点《红楼梦》时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就职业特点来讲,心理陪护师所从事的工作与心理咨询师非常相似,唯一不同的服务路径----后者是“大堂问诊”式的等客上门,而前者则是“登堂入室”的一对一服务。既然是极赋私密性质的“陪”,自然是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笔者从未听说过,一种职业只要有上门为客户提供一对一服务机会就是“游走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送报、送奶、送邮件快递、上门维修、家政服务等一些服务性较强的工作,经常会遇到“一对一”情况不说,就连一些社会地位较高的行业,如供电、电信、广电等部门,也是不能完全避免“登堂入室”。从专业角度讲,在大多数人对心理保健服务与消费还知之甚少,甚至将之与神经疾病混为一谈的大背景下,对心理服务有需求的人,往往又不愿意被旁人知道和发现。在这情况下,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登堂入室提供一对一的秘密服务。
从情势上看,无论是心理陪护,还是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所谓的“陪聊”服务,其主要的工作方式都是一对一的“陪”,但这两种“陪”存在着本质上区别。后者几乎均属“地下公司”,无论是“陪聊”还是“陪护”,干的全部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只要付钱就可陪顾客做任何事情。而心理陪护存在极高的准入门槛,不仅要通过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危机干预理论与技巧、心理陪护技能操作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考核,还必须持证上岗并接受到本行业协会有效监督。
最关键的是,正规心理陪护工作靠的是专业和技能,而非姿色和相貌或其它什么“特殊项目”。与那些既身无长技又好逸恶劳,只能靠出卖青春和肉体才能维持生存的“陪聊先生”或“陪聊小姐”有着本质区别的是,心理咨询工作从业者不仅大都有相当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而且其工作本身就具有较好回报和较高收入。换言之,一个真正具有相应资质的心理陪护工作从业者“越界”搞变相色情,既不存在这种可能,更没有这种必要。谈“陪”色变,担心心理陪护职业会导致变相色情完全是杞人忧天,神经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