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陪伴,一路前行,欢迎进入紫竹心理咨询中心!
  最受关注的资料
 
 
  本站推荐的资料
 
 
  与该资料相关的资料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温州紫竹心理咨询中心 >> 心理中心 >> 心理咨询 >> 精典案例 >> 正文


不需用药的心脏病

作者:恳谈李    来源:本站工作室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5-11 

一个低着头、目光躲闪的男人,由一个动作敏捷反应快速的女人陪伴着来到我们的咨询工作室。在坐定之后,首先开口的就是那个女人。她是“带”丈夫来“看病”的。女人告诉我们,此前,刚刚去过一个综合医院,那里的医生为男人做过各种检查之后告诉他,“一切正常”。然而,医生建议他们去看心理咨询,他们就按指点来到我们这里。

 

他们是一对夫妻,结婚不久,已有了一个未满周岁的孩子。他们开有一家私营的小店,专营一些小小的机电配件。此番由郊区来城里,缘于丈夫的“心脏病”发作。而医院检查又证明,丈夫的心脏功能完全正常。他们自己也不清楚,怎么会发生如此奇怪费解的事情。

 

谈话间,咨询师发现,几乎所有的材料,都是妻子提供的;男人一直呆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有时候,为了打破这样的不平衡状态,咨询师会问丈夫,“她说得都对吗?你有什么需要补充吗?”丈夫仍然只是简单点头了事。好象,这个妻子成了丈夫的秘书兼保镳兼妈妈似的,什么事情都知道,什么事情都可以讲出来,说清楚。

 

据妻子讲,丈夫这种“心脏病”发作,此前已经有过几次了。最频繁的时候,一个月有好几次。咨询师问及丈夫在“病情”发作时的感受,他说自己“胸闷,气喘不过来,手脚麻木,冰冷,有时候还会抽筋。”“后来怎么样?”妻子就抢着说,“还不都是没事?我有一次把他送医院,送到半路,他就说没事了,于是就折回了。其实,在医院我们也都查过了,心脏查的次数最多,也抽血化验,没有一次有什么不正常的。那些医生也告诉我们不要紧的,下次不要来了。可是,下次,他还是会这样……”说着,脸上流露出又气愤又无奈的神情。咨询师打断妻子的描述再问丈夫,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什么不适的感觉,他说,“一个人在看电视,听到打雷的声音,也十分紧张害怕,甚至会有恐惧感。”

 

通过收集相关的材料,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况进行了初步评估与判断,认为丈夫的问题确实不是“心脏病”,而是一种名叫“惊恐障碍”的焦虑障碍。这种障碍的起因可以很复杂,但从生物-社会-心理方面总是可以理解的。为了帮助夫妻俩认识,咨询师询问了他们的成长背景,家族遗传病史,当前关系状态等,然后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做出了咨询治疗的预案。

 

产生惊恐障碍的有近远因,远因即“病前因素”,可以追溯到童年。丈夫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一次和表姐一起玩,被表姐的一句嘲讽的话所刺激,自己竟被伤得很重,呆在那里“不会动了”。还有,小学老师批评自己时,自己十分生气,以至于全身感到麻木。平时的自己,总是不敢大声说话,生怕得罪同学,几乎没有朋友,直到结婚前还不敢一个人出远门。当事人父母以前关系不和,经常吵架,也给了当事人极大的压抑感。丈夫的性格因此比较内向自卑。最近惊恐频发,则可能与自己开店辛苦,同时与受到孩子吵闹的影响,因而“太需要休息”——有关吧,男人说。这就是“近因”,也就是“触发因素”了。

 

“惊恐障碍本身其实并不可怕,它只是一种高焦虑下躯体的自我保护功能起作用的结果。”夫妻得了安慰,便结束了第一次的咨询。

 

随后,妻子回避,让丈夫接受一次关于症状处理的咨询。咨询师辅导当事人按“森田精神”——“任其自然,为所当为”来处理症状,同时教会当事人腹式呼吸等放松技术来应对压力,使其对自我的接受性和焦虑的耐受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对症状本身不再那么恐惧与排斥之后,咨询师要求当事人回顾自身的生活,检查自己的情感状态,看一看自己是如何变得胆怯、压抑、自卑而退缩的。咨询师与当事人商定,重点通过调整夫妻关系使当事人的情感状态得到放松,促进对惊恐的预防。在当事人同意后,咨询师再安排夫妻咨询。

 

还没等到预约的那天呢,这对夫妻急急忙忙不约而来了。这一次,又是妻子“带”着丈夫来。丈夫的脸色很难看,好象刚刚受了惊吓似的。妻子介绍,丈夫昨晚惊梦了。梦醒时,他“心跳很快,全身发凉”,今天是他“逼着”她陪他前来的。“这次”,咨询师问,“怎么不去医院了呢?”妻子笑着说,“他现在知道了,去医院没用,不是心脏病。”

 

既然夫妻俩都认识到心病还要心药治,咨询师就趁热打铁,让他们说说夫妻关系。涉及敏感问题,丈夫又不说话了,而妻子则滔滔不绝,抱怨连天。妻子嫌丈夫比较懒,“成天就只知道与人打牌(赌博),不想干活”,有什么让他做,他马上说自己“累”了。丈夫也不反驳,只是傻笑。咨询师以目光征询他的意见和看法,他却只是回避。他们说一月内吵架吵个五六次是难免的。

 

咨询师对丈夫说,“刚才,你妻子一边说了这么多,你只是在旁边静静地听着,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丈夫胆怯地望了妻子一眼,似乎在征求她的意见。妻子则把头别转去,不予理会。在咨询师肯定的眼光鼓励下,男人说,“刚才我感到很……很憋。我以前也是这样,想说话的时候,总是被老婆打断。……”没等丈夫说完,妻子马上跳起来,“我那里总是打断你!”咨询师只好叫停:“对不起,女士!你现在正在打断丈夫的话。”此时,妻子才不吱声。随后,咨询师要求夫妻在对方说话停下之前,不要轻易插嘴,哪怕对方说错了,不符合自己的意见,也是如此。咨询师对丈夫说,“我给你五分钟,要求你把自己想说的统统当着妻子的面说出来”,又转向妻子,“在这五分钟内,请你只注意倾听与理解,不准说话;有话,呆会儿我为你安排时间讲个够。”这样,达成了一个暂时的和约,双方在咨询室中继续咨询。(事实上,妻子还是没有等到约定的时间就忍不住开口说话了,好象强迫性的非要“纠正丈夫的错误”不可。)

 

据咨询师了解,平时的生活是大部分时间是妻子守在店里,丈夫游手好闲。丈夫的理由是,“我做什么都做不好,我不如不做。”妻子的解释是,“如果让他做,我还得看着他,不放心,还老是出错,我还得返工,我觉得得不偿失,不如自己亲自动手。”丈夫因为被嫌弃而无事可做,只能外出去玩,散散心,当然也难免于加入打牌的人群了;妻子就抱怨,更觉得不公平,自己累死累活在家里赚钱,丈夫倒是逍遥自在,优哉游哉。而丈夫呢,觉得自己好象是一个局外人,被排除在家庭之外了,觉得妻子对他一点温柔也没有,回到家,除了受责骂,几乎没有任何其它的待遇。他只能往外跑,往外逃。这样一对夫妻,也就陷入了关系越来越疏远的恶性循环过程中难以解脱了。

 

回头看丈夫的反应,那一次次的“惊恐发作”,实则是对情感关系紧张的一种紧急呼吁——通过这样的勉为其难的又无可指责的“病”,丈夫得以有机会和妻子亲密接触,妻子也因为丈夫这样的怪病而更多地“容忍”丈夫,至少,关系紧张可以因此得以缓和。这就是所谓的心理问题的“继发利益”了。

 

大约经过近十次的心理咨询,咨询师帮助夫妻俩由原来的妻子总是唱主角、吃力而不讨好,丈夫总是唱配角、跟不上步调,向夫妻平等、轮流作桩的新的角色定位发展,这整体上就叫家庭结构调整。通过调整,包括让妻子更多的夸奖赞赏丈夫,肯定其自我价值,启发他的社会责任感,创造条件尽量让丈夫出头处理商务,促进丈夫的独立与成长,来帮助丈夫渐渐减少了外出赌博的机率,安排更多的守店值班、联系业务甚至家庭劳动等活动,同时,让腾出手来的妻子培养一些业余生活的新的兴趣增长点,增加情感交流,并辅导他们如何更好地倾听理解等沟通艺术,改善了夫妻关系。

 

最近数月,丈夫惊恐发作已经基本上很少出现了,即使出现,也都能很快得到控制,夫妻生活质量水平提高,吵架也越来越少了。他们添置了一个数码相机,有空闲就两人共同外出搞业余摄影,极大的拉近了心理距离,促进了亲密。丈夫增加了自我的力量感,出现症状体验能及时处理;不再那么热衷于赌博,而更关心家庭生活了;也认识到自己以前的定位是一个不愿长大的大男孩,现在则要向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发展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消退,适应,丈夫的老毛病再也不构成对夫妻俩的困扰。最后一次回访时,这个削瘦异常的男人脸上也有了红润的光泽,而且一直以来依赖抗精神病的药物的习惯也得以有效的纠正。后面的几次咨询,丈夫都是单独前来,不再需要妻子的“陪护”了。

 
  (责任编辑:wzxlzx)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 2005-2013 wzxl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5018901号
    联系地址:温州市鹿城区新城东瓯智库花源路157号(原黎明工业区6号三楼)
    咨询电话:0577-8868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