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陪伴,一路前行,欢迎进入紫竹心理咨询中心!
  最受关注的资料
 
 
  本站推荐的资料
 
 
  与该资料相关的资料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温州紫竹心理咨询中心 >> 心理中心 >> 心理咨询 >> 情感家庭 >> 正文


手淫还是自慰?

作者:紫竹心理咨询    来源:本站工作室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5-11 

手淫危害何在,危害程度如何?这问题曾经争论不休,曾经让很多人困惑迷茫,曾经让“受害者”惶恐不安。究其原因,是因为这貌似简单的性行为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现象、生理结果等多方面背景因素。

从“手淫”这一用词就可以看出传统的认知取向和道德评判。一个“淫”字,给手淫的践行者戴上了道德的紧箍咒。“万恶淫为首”同见诸于佛道典籍,而传统的中国社会,宗教世俗化后,其思想即与社会伦理道德合流。既然与“淫”字搭边,手淫自然被认为是可恶的,是与社会规范不相容的。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将会发现,几乎不同形态的社会都表达出对手淫的不赞成。公开宣传手淫好处,让人们心平气和地完成这性事,定会遭到痛鞭。

可是事实上,手淫现象相当普遍。这一情况在灵长类动物中也存在,但低等动物因为它们没有那双“手”而难以实施手淫。从这一角度看,手淫也是动物进化结果的副产品,不足为怪。手参与性活动这一优势是造物主所赐,人类似乎没有理由拒绝。

手淫现象存在的普遍性反应出其背后那人性的一种广泛需求,可惜这种本与伦理道德无涉的性行为受到人类自己设置的社会习俗与规范的强力阻击。当这样的阻击内化为个体的认知,在“干自己的事”时,觉得是在犯罪一样。背负着自己行为的罪恶感就会陷入自责、愧疚、痛苦、焦虑之中,长期经受这种负性情绪当然会危害心身健康——手淫的危害往往就表现在这里。

由于社会渐趋宽容及人们价值观多元化,大众对手淫的态度已经相当正面,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社会均是如此。所以把手淫行为看成是一种与淫沾边的罪恶,难免落伍。要是认知上达到这个高度,所谓的手淫危害即可降到最低限度。

 

如今,也许是因为社会规范与文化习俗趋同于大众认知,手淫有了一个颇具修辞色彩的褒义用词:自慰。

有了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对自慰有个定义:自慰是个体在性冲动受到压抑无法通过两性交媾正常释放而体验着焦虑时,以变相宣泄方式,借助于手的动作,引起性快感,释放焦虑,获得性满足的行为。对成年男女来说,尽管自慰结果不能有男女欢爱的愉悦和性冲动的完全满足,但它确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性饥渴、维系身心平衡的满足方式,“手淫”的自我心理慰藉意义不言自明。所以,对待自慰,从心理上彻底排斥甚至深恶痛绝有背人性。

个体自慰后,伴随着快感消失,因错误认知诱导理性唤起,懊悔、自责、紧张等情绪出现,萦绕心头,挥之不去。这一情况下,特别是那些个性抑郁者,却常借自慰释放这些紧张情绪,结果导致恶性循环,形成习惯性自慰,时间一长会损害身心健康——这是从心理学角度看自慰的利弊。

 

从生理学角度看,自慰是一种自然的性生活方式。以男性为例,自慰时一般在消耗了一点体力后,以泄精为尾声。而精液除了微量的蛋白质和糖,99%以上是水份。因此适当的有节制的自慰是无害的。当然,无害、无罪并不是说自慰是成人所必需。沉溺于自慰,有损身体也不容否定,纵欲伤身是个铁律,以泄精为乐只是一种低层次的快乐满足方式。过度自慰导致尿道感染,甚至影响夫妻生活,因精力消耗过甚而造成疲乏头晕、失眠多梦、精神不振等影响工作生活的也并不鲜见。

把自慰看成是一种下流行为而自责,或当作一种享乐沉溺于其中而不能自拔都是不可取的。有节制地释放,把自慰行为服从于慰,而不迁就于淫。这是我们心理工作者对待自慰的正确态度。

 
  (责任编辑:wzxlzx)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 2005-2013 wzxl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5018901号
    联系地址:温州市鹿城区新城东瓯智库花源路157号(原黎明工业区6号三楼)
    咨询电话:0577-8868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