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陪伴,一路前行,欢迎进入紫竹心理咨询中心!
  最受关注的资料
 
 
  本站推荐的资料
 
 
  与该资料相关的资料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温州紫竹心理咨询中心 >> 心理中心 >> 心理咨询 >> 情感家庭 >> 正文


林祥达论婚姻家庭关系(三):互惠

作者:林祥达    来源:本站工作室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5-11 

                              中国心理咨询网

温州市紫竹心理咨询工作室

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

林祥达心理咨询师工作室—525心理网

林祥达

 

 

听过一个说法,叫“有距离的亲密感”,我把它理解为一个弹性距离。但是,这也有困惑,很多时候我们渴望这种“亲密且无间”,这算不算个人情感能力的不足。也就是说,自己所需要的爱和能力,自己不能创造,于是我们只能依赖与对方的亲密感来获得?就像孩子还没长大,需要躺在一个摇篮里一样?那么当出现这种心理需要时,应该做的首先是自我调节与自我成长?

这种应该算典型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知道“你”有那种病态的“需要”而“我”用这种方式既让“你”获得舒服,也让“我”满足自私

其实深究起来,这应当不算爱,可不可以用通俗点的话说是一种“拿下”你的手段。但这种关系因为建立的根基本身不牢固不健康,很有可能因为一方出现逆转(比如成长,或者反抗)而造成框架不稳,全盘坍塌。

我知道那是一种社会分开所造成的结果,但是同样的是否可以理解为,婚姻其实是一个微型化了的社会,它既然涉及到吃喝拉撒的现实,必然也有分工,同样的,分工不同,自然也不可能存在完全的平等。

压迫也好,统治也好,不可能从绝对意义上消除,所以有说法是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这本身不就代表着“不公平”么?我在“情”的地方欠了你,也许在“理”的地方还了你呢?

 

有距离的亲密感,弹性距离,主要是指人际关系风格,是有制约但难见人为控制的人际关系风格;是在一定的情感关系框架内互动,如何让自己活得自在,也让对方活得轻松。亲密而有弹性,即需要相互制约,而心理距离的存在,可能提示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你别指望通过所谓的爱、所谓的情来控制我。

如此人际关系风格之中的两个自我互惠、互补,它跟经营能力关联不是很大,倒更主要跟个体成长背景及行为习惯密切关联。简单地说,因亲密还指望导向无间,不是由于成长不足,能力不足,而是成长变异,能力“过剩”。成长过程中,在原先的娘家,无间已成习惯,在夫家顺理也会有如此表现;或者在娘家,情感疏离过度,需要到夫家作些补偿,常会在亲密的道路上滑向无间的控制,并进而成为习惯,“过剩”的能力演变而成强势,控制欲进一步得到强化。

可以说,所有的心理需要都指向一定的人际关系,或以既定的人际关系为背景,如此,冲突不断的婚姻关系中的两个个体应该做的可能不只是自我调节,而在是互动中如何再适应——对方的奖励、漠视、强化、消退等行为手段都需要适时跟进。

“牢固却不健康”的爱/关系,一般也难以因一方逆转而全盘坍塌,何况当一方逆转时,另一方大多会适时调整,重建平衡。因为除了爱,除了“拿下”,还有很多更重要的支撑婚姻关系的条件,比如说伦理、责任。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性。用心体会一下一句俗语“床前争吵床头休”的修辞含义,可能就会明白,为什么有好多争吵不断的婚姻关系,始终固若金汤。婚姻不只为爱活着,无论这爱健康或不健康。婚姻有更广泛的内涵:伦理、责任、文化、经济、性……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才是决定婚姻关系稳定与否的基本要素。

“婚姻其实是一个微型化的社会”,这命题没有错。它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但用现实社会里因分工不同而导致的不平等去套用婚姻关系中的“不平等”,似有牵强,因为社会中的不平等,以个体分割社会蛋糕,获取物质生活条件多寡为主要衡量标准,而婚姻关系内的角色平等性,主要是主观感受。打个比方,婚姻关系内的虐待与受虐,貌似一方吃亏,其实在心理感受层面,会带给受虐方很多“次级获益”。

婚姻关系内,讲爱不讲理,这主要是从情感方面着眼。其实,在基于婚姻而存在的家庭内却是最讲理,那就是在情感之外的地方,比如说涉及婚姻的功利性、角色平等性、家庭经济安排、向上赡养向下扶养……时。如果不信,可去细翻“婚姻法”、“民法”。

 

声明:原创作品,如有引用或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责任编辑:wzxlzx)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 2005-2013 wzxl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5018901号
    联系地址:温州市鹿城区新城东瓯智库花源路157号(原黎明工业区6号三楼)
    咨询电话:0577-8868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