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陪伴,一路前行,欢迎进入紫竹心理咨询中心!
  最受关注的资料
 
 
  本站推荐的资料
 
 
  与该资料相关的资料
  婚姻心理咨询网上发帖求助误区
 
  您现在的位置: 温州紫竹心理咨询中心 >> 心理中心 >> 心理咨询 >> 情感家庭 >> 正文


婚姻心理咨询随感两则

作者:林祥达    来源:本站工作室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5-11 

焦虑性个性在婚姻冲突中的压力体验

焦虑性人格障碍者,在其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一种“弥散性”的忧虑:这个提不起,那个放不下;时时不放心,处处不安宁;天天像是杂务缠身,不得清静,不断地以一个个新焦虑覆盖一个个旧焦虑。

因为总是在焦虑与费心中度日,活得很累。活得累,找出路,又带着许多焦虑加以思考。寻根结果,最终会归因为外界的人与事。归因逻辑是:我是无助的,因为外头的压力,我无力应对。我弱小到连自己都无法把握,又如何应对别人的作为与不作为?反正我的焦虑存在是合理的,不合理的是别人的无能与不识相。

以这种心态进入婚姻关系,其配偶,会被纠缠着要死,它常常会让人发不出火。因为这样的纠缠,常是以“爱”的名义进行着,它体现着一种“关爱”,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良好愿望”,以及想把对方改造成能让当事人自己“不再焦虑”的“坚强意志”。如此作为,让人趋也不是避也无用。日久生厌,干脆不去回应,从情景中抽离,让其自己去瞎折腾。

如果这个焦虑情绪发泄的对象是丈夫,他的“不去回应,从情景中抽离”会唤起妻子那可爱的“母性”,心甘情愿地在婚姻关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当老妈又当老婆,希求用“温柔”与“爱心”感化“可怜的孩子”。只是这样的角色重任,不是正确认知下的主动的意志表达和积极的行为体现,而是焦虑情绪的产物,也是焦虑存在的理由。因此,她会在婚姻关系中活得更累。

看看焦虑性人格障碍者,一个妻子“代表”的内心独白,就能明了她内心的矛盾:我怎么能放着他不管呢?我本身是个感性的人,永远都在想着如果他承受不住压力怎么办;或者他虽承受住了压力但却因此对我绝望了,那么我宁愿让他这样下去好了,所以永远都无法用最直接的方式去提醒他。想象一下,十十岁的时候,突然回过头来发现一事无成,是何等的恐怖!可是他偏偏又是那种天塌下来有比我高的人撑着的主,只要有钱花,管它是从哪里来的。但是除此之外,真的是除此之外,其他的所有,对家庭、对孩子都是很好很好。所以真的很彷徨,不知道该怎么判断他的为人,总觉得多年前已经了解他了,可是现在又觉得无法判断。真的很难很……

上面这样的表白其实可以这样解读:她无助,是因为他无能。他就像是一个长不大的“大男孩”,时刻需要老妈操心。她的“存在”,终究要在他的出头与风光中得到见证!如此,要解决问题,还得有人来改造他,让他为别人的感受负责,不是为他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而这个改造者不可能是另一个人,而是非她莫属了。因为她作为妻子,才是他那唯一的“利益攸关者”,而她作为“母亲”,是个又合情又合理的“利益照管者”——看来她不得不既当妻又当娘。这真是一种悲凉的无助,因为改造结果,可能他依旧是婚姻关系中不能长大的“大男孩”,到头来带给她的还是纠缠不断的焦虑。

一个思维怪圈——是她自己的思维制造了这样的无助困境。

这样的困境跟生活本身压力关联不大,主要还是因为她自己“内心的”心理压力——压力源主要是心理的,而不是社会的。她总是有理由,自己的焦虑是合理的,并且始终有能力“消受”这样的焦虑,就不会换个方式处置婚姻关系冲突,焦虑到无力作这样的呐喊:我是你的老婆,作为一个男人,你要为满足我的需要付出并负责到底。如果做不到,有你难看的!

 

社会压力下婚姻关系中的行为应对模式

因社会压力导致夫妻关系困扰,这样的困扰常会表现为一种心理上的二难困境与行为选择上的趋避冲突:这也不是那也不行,这边没办法,那里莫奈何。

话虽如此说,可二难困境,是人生与婚姻的常态。面对这样的境况,人们一般不会“束手待毙”。不同个性的当事者,会有不同的突围方式。恐惧者回避,以消极不作为,求相对无事,这是一种“避害”的应对方式;焦虑者找事,不断地把情绪指向别人——主要是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把火与烦转移到对方身上,以求象征性“自我减压”,可有一时心安,这是一种“趋利”的应对方式;抑郁者避世,烦恼过多,剪不断理还乱,干脆用割断导致不良情绪对象联系的方式,宣告这些俗事“与我无关”,这是一种掩耳盗铃式的“隔离”措施;以追求物质生活享受为行为导向的人,不怜不怨,用行为说话,如果你无能那么我出头,甚至做个女人强挣钱养老公,也能话得有滋有味,这是一种“趋乐”的解决方式;以追求精神升华为心理取向的人,撇开世俗的烦扰,埋头发展,寻求高境界的自我完善和心灵解脱,这是一种“避苦”方式的自我满足。在这种“避苦”进程中,真正的宗教、真正的修性十分有用,甚至学学哲学,也能开阔眼界,让自己看问题有另一番见解,进而放下心中那“无谓”的烦恼。

上面这些行为应对模式,运用于具体的日常生活,即是个体在面临矛盾时,愿意在哪一种问题解决框架确立自我,展开行动。

 
  (责任编辑:wzxlzx)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 2005-2013 wzxl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5018901号
    联系地址:温州市鹿城区新城东瓯智库花源路157号(原黎明工业区6号三楼)
    咨询电话:0577-88688610